地 理
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
2017岳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补充材料》的通知.rar
本考试说明依据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和《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(修订稿)》制订。以“一切为了学生发展”为核心理念,充分发挥学业考试的导向作用,促进广大地理教师建立新型的教材观、教学观、学生观和评价观,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。增强与学生生活、社会实际的联系,减少单纯记忆、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,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地理课程所要求的“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三个方面的目标,全面、公正、客观、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,发挥考试的鉴定、激励等功能。
一、考试内容与要求
(一)考试范围
包括地球与地图、世界地理、中国地理、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等四个部分。
(二)考试内容与要求
1.知识与技能
本考试说明将知识方面的目标分为“了解”、“理解”和“掌握”3个层次,技能方面的目标分为“初步学会”和“学会”2个层次。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,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。
A.了解 指对地理具体事物、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,具有感性的、初步的认识,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,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。例如,再认或回忆知识,识别、辨认事实或证据,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。
B.理解 对重要的地理概念、原理、模式的说明和解释;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,通过比较、抽象、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;对揭示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、成因、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,并能够运用语言、文字、图像等进行表述。例如,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;进行解释、推断、区分、扩展;提出证据;收集、整理信息等。
C.掌握 运用已经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、地理基本原理等,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,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。例如,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、原理;进行总结、推广;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。
D.初步学会 能够模仿或在相关指导下,完成某些地理操作任务。例如,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;简单的地理观测、调查、统计等;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等。
E.学会 能够按要求独立完成有关的地理技能操作任务。例如,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;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用于解释具体的地理现象,分析解决具体地理问题;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等。
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,《地理课程标准》只规定了必选区域的数量,而没有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。本考试说明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提供三个案例,旨在帮助广大师生明确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,以及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。
案例1:认识世界的大洲案例---亚洲。
①通过阅读地图,说明亚洲的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,东临太平洋,南临印度洋,北临北冰洋,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,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,西北与欧洲连为一体,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。
②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,归纳出亚洲的地形以高原、山地为主,平均海拔高,地势中间高,四周低;地跨热带、北温带和北寒带,气候复杂多样,季风气候显著,大陆性气候分布广;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。
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,是造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;中间高、四周低的地势,使河流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。
案例2:认识世界的国家案例---日本。
①通过读图,知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、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,领土由北海道、本州、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许多小岛组成,首都是东京。
②通过读日本地图,知道日本的海岸线曲折,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属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,海洋性特征明显。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,矿产资源贫乏。
由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,日本火山、地震活动频繁。在夏秋季节,经常遭受台风袭击。
③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,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,知道日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充分发挥海上运输的优势,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,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。
④通过阅读有关资料,了解日本的人口、民族和民俗。
⑤知道日本是一个加工贸易型国家,从澳大利亚、巴西、印度、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,制成工业产品,再销往世界各地;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、中国和欧洲;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,而在近现代受欧美文化影响,使日本文化既保留着民族的传统内容,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。
案例3:认识中国的区域案例---北京。
①通过读图,知道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角,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。
②通过读图和分析有关资料,知道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,夏季高温多雨,冬季寒冷干燥,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。
③通过读图,知道北京河流受地形地势影响自西北向东南流,注入渤海。
④通过阅读有关资料,知道北京历史悠久,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,有诸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无数的名胜古迹。
⑤通过阅读有关资料,知道北京是我国政治、文化等中心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所在地,汇集了国家著名高等院校和国家科研机构。
⑥通过阅读有关资料,知道北京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文物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。
2.过程与方法
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、技能的形成,更关注学生知识形成和思维建构的过程。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,考查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,两者紧密结合。赋予更多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,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。考试主要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:
(1)能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,学会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,通过比较、分析、归纳等思维过程,形成地理概念,归纳地理特征,理解地理规律。
(2)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,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,作出判断。
(3)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,收集相关信息,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,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。
(4)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,表达、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、想法和成果。
3.情感•态度•价值观
试题中渗透丰富的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,知识检测与情感考查有机融合,引导学生感悟生活,促进情感升华。考试主要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:
(1)形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,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。
(2)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,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,增强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的情感。
(3)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,增强民族自尊心、自信心和自豪感,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,初步形成全球意识。
(4)初步形成尊重自然、与自然和谐相处、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,增强防范自然灾害、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,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。
二、试卷结构
(一)内容结构
地球和地图,约占10%;世界地理,约占40%;中国地理,约占40%;《湖南地方文化常识》中的地理内容,约占10%。知识覆盖率达到80%。
(二)题型结构
考试选用的题型主要有:单项选择题、综合题(一般采取填图绘图、图表分析、资料分析和问答等形式呈现)。呈现形式力求新颖,富有创意。
(三)难度结构
试卷难度适宜,杜绝偏题、怪题。具体要求:容易题,约占70%;稍难题,约占15%;较难题,约占15%。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.7-0.85。
第二部分 样卷
一、选择题(本大题共17小题,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。按答题卡中的要求填涂每小题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。每小题3分,共51分)
近年来,中国海警船在南康暗沙海域进行周期性的巡逻。读下图回答1~2题。
1.南康暗沙所在的半球是
A.东半球,北半球 B.西半球,北半球
C.东半球,南半球 D.西半球,南半球
2.下列有关该海域地理状况的介绍,可信的是
A.一月中午太阳最高
B.有极昼极夜现象
C.七月昼短夜长
D.终年高温
日本九州岛今年四月连续发生地震,余震不断。当地不少建筑倒塌,山体滑坡。据此
回答3~4题。
3.发生所述现象,说明当地
A.地处板块内部 B.地壳比较活跃 C.大地坚固稳定 D.地质灾害偏少
4.当地传统民居,建筑材料大多采用
A.钢筋混凝土 B.轻质材料 C.木棍茅草 D.厚重石块
一名德国青年,无视“禁止攀爬”的警告标示,仅用8分钟登上埃及金字塔,并拍下全过程。他返回地面被当地警方拘捕。结合右图,回答5~6题。
5.下列有关图中该青年体质特征的描述,恰当的是
A.面庞扁平 B.嘴唇较厚
C.鼻梁高挺 D.体毛很少
6.当地警方拘捕该青年,是因为
A.攀登速度太慢
B.损坏文化遗产
C.拍摄内容模糊
D.不是当地居民
难民,是指遭受灾难流离失所的人。读欧洲难民潮路线示意图,回答7~8题。
7.源源不断的难民,主要来自
A.西亚和北非
B.撒哈拉以南非洲
C.欧洲西部
D.两极地区
8.难民潮,对于欧洲涌入国来说,有多方面影响。下列
说法,错误的是
A.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B.降低了人口密度
C.促进了文化交流 D.增加了种族纠纷
航天飞行,指航行器在太空的飞行活动。必须达到足够的速度,摆脱地球或太阳的引力。读2015年国家或地区航天发射次数占世界的百分比图,回答9~10题。
9.去年,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是
A.俄罗斯、美国、中国
B.法国、德国、英国
C.伊朗、日本、印度
D.朝鲜、巴西、南非
10.作为世界先进航天国家,必备条件是
A.地处低纬 B.海陆兼备
C.地广人稀 D.科技发达
为了完善人口发展战略,应对右图所示人口问题,我国已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小孩的新政策。读图回答11~12题。
11.对于我国人口发展新政策,应理解为
A.可以早婚早育 B.鼓励多生多育
C.必须生育一孩 D.坚持计划生育
12.我国实施人口发展新政策,是为了应对
A.人口基数庞大 B.人口素质不高
C.人口老龄化 D.人口分布不均
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,绘制了一幅框图,解释某地形区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与影响。据此回答13~14题。
13.该地形区可能位于中国的
A.北方地区 B.南方地区
C.西北地区 D.青藏地区
14.框图中,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,合适的是
A.①海拔低,一马平川 B.②日照少,太阳辐射弱
C.③冬暖夏热,日温差小 D.④湖泊星罗,大河源头
我国一些化工厂把大面积沙漠变成“排污宝地”,将未经处理的污水
排入沙漠。结合漫画,回答15~16题。
15.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,发生该现象可能性最大的是
A.北京、天津 B.香港、澳门
C.内蒙古、甘肃 D.台湾、海南
16.针对该漫画,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,其中最贴切的是
A.达标排放 B.珍惜耕地 C.蓄洪防旱 D.休牧育草
17.下列四幅图,分别表示地形面积结构、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、分布的少数民族、外贸进出口总额变化。其中,能正确反映湖南状况的是
A B C D
二、综合题(本大题共5小题,共49分)
18.澜沧江——湄公河合作机制,包括水资源合作等内容。涉
及流域内6个国家。结合右图,回答下列问题。(10分)
(1)图中M地的地形类型为 ,峡谷地形可能
分布在N、P中的 地。
(2)图中河流在P~Q段的流向,大体是由
向 流。
(3)说出图中①国的名称,并分析水稻成为该国主要
粮食作物的原因。
(4)今年三月,该流域降水偏少。图中②国有人提议克
服自身困难,将N地附近水电站开闸放水,惠及
其余五国。你是否赞成?为什么?
19.中国已与美国就合作建设一条高速铁路项目签署协议。
该铁路跨两个州,拟建于右图所示位置。据图回答下
列问题。(10分)
(1)图示区域位于美国的 (东或西)部,
濒临 洋。
(2)列举该铁路将经过的两个高铁站名称: 、
。
(3)结合图中信息,猜测该铁路定为经过①线而不经
过②线的理由。
(4)中美签署该协议意义重大。请你就两国合作建设
高铁的原因提出一个地理问题,并作答。
20.长江经济带,依托长江黄金水道,覆盖图中11个省市,涉及5个城市群。腹地广阔,经济增长潜力巨大。读右图,回答下列问题。(11分)
(1)图中①城市群主要位于 省,②城市
群中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市。
(2)图中③城市群主要位于 盆地,地处
第 级阶梯。
(3)写出④城市群范围内两种常见的食材:
、 。
(4)以⑤城市群所在地区为例,归纳河流对区
域发展的影响。
(5)假设你是国家领导人,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,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。
21.我国西北地区高原坦荡,盆地宽阔,气候干旱,草原、荒漠广布。读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,回答下列问题。(11分)
(1)图中A点的年降水量为
毫米,A、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
的是 地。
(2)图中B地地处我国的
(温度带),属 (干湿地区)。
(3)推测图示地区由A至B景观变化
的原因。
(4)说明C河流有些河段为什么用虚线表示。
(5)图中B地长绒棉享誉全国,试评价其生长条件。
22.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需要,湖南省已开工建设三荷机场。结合下图,回答下列问题。(7分)
(1)三荷机场位于湖南省 市(省辖市),
建成后,将与 高铁、 高速公
路及附近河港形成立体交通网络。
(2)该机场地处湘东北,距 、
(填简称)两省较近,建成后,将完善三
省民航网点。
(3)概括建设三荷机场的必要性。
第三部分 二轮复习专题设置建议
一、地球和地图
二、陆地和海洋
三、天气与气候
四、世界的居民和 地域发展差异
五、认识大洲
六、认识地区
七、认识国家
八、中国的疆域和人口
九、中国的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
十、中国的经济与文化
十一、中国的地理差异
十二、认识中国的区域
十三、乡土地理